貝利,最早被稱為球王的足球運動員。貝利,是在現役的時候就稱王的,而且是早早稱王,有國際足聯的官方稱呼,有足球界的一致認可,無人質疑。記得我小時候看過一部貝利主演的電影,《球王貝利》,在貝利隨桑託斯隊出訪比賽的時候,所到之處,無論是南美還是歐洲,亦或世界各地,無不是當地最大的新聞,新聞頭條,球場爆滿,觀眾山呼海嘯,爭相目睹球王風採,是當世唯此一人的存在。
馬拉多納,給人印象極深極深的球員。球場上的馬拉多納不是天使卻勝過天使,球場下的馬拉多納不是魔鬼卻好似魔鬼(恨他的人這麼說,有點言過其實了),愛他的人太多,恨他的人也絕對不少,其中最有權勢的,當屬國際足聯。
馬拉多納,自1986年世界杯後,民間早已經認可他是第二代球王。雖然86年世界杯後,時任足聯主席阿維蘭熱曾經說過“世界出了新球王”,媒體也曾稱呼馬拉多納為球王球王會體育,但是國際足聯官方卻一直沒有認定。直到2000年國際足聯評選世紀最佳球員時,國際足聯的線下評選貝利第一且優勢巨大,而網上球迷評選馬拉多納第一且優勢遠超貝利,面對如此尷尬局面,國際足聯才不得不把二人並列最佳,算是給了馬拉多納官方認定。因此,也可以這麼說,馬拉多納是被球迷抬上球王寶座的。至于貝利和馬拉多納得票數的差異,這裡面當然有時代不同球王會體育,球迷群體不同球王會體育,年齡不同,甚至球迷、看球人口數量的巨大差異等等因素(我將其稱為代際差),也有貝利所處時代,電視尚未普及,而馬拉多納時代網絡已經比較普及,信息傳播力度所帶來的巨大差異。
梅西,粉絲也早已經將他尊為三代球王,但是並沒有獲得c羅粉絲和中間派球迷的認可。原因很顯然,唯差一座世界杯。因為如果梅西世界杯無冠,可以稱為球王的話,那麼幾乎同等表現的c羅當然也可以被稱為球王(其實,以C羅扛著葡萄牙拿到歐洲杯的戰績,也幾乎可以比肩世界杯了)。直到2022年12月18晚的世界杯決賽,阿根廷奪冠,至此梅西的加冕再無任何爭議,梅羅之爭以梅西勝出蓋棺定論。
之前先提出幾方面代際差因素:足球人口(球迷人口,一直隨世界人口在增長)、媒體傳播(報紙、電視、網絡)、足球賽制(世界杯賽制導致的比賽場次差異、俱樂部比賽場次差異等)、記憶衰減(老球迷逐漸減少,而且人類的記憶習慣是對新近發生的事記憶更加深刻)、球員保護規則,隊友實力等(球王所在國家隊實力、俱樂部實力,也就是拼隊友)。
貝利的1958好于馬拉多納的1990,馬拉多納的1990(受到了比1986更“好”的關照)好于梅西的2014。
多屆世界杯。貝利參加四屆世界杯,在1958、1962、1970,馬拉多納參加四屆世界杯,在1986、1990、1994,梅西參加五屆世界杯,在2018、2022,都是球王級表現,如果按每屆的平均值,排名馬拉多納第一、貝利第二、梅西第三。
梅西的世界杯表現和各種記錄,與高出勤率密切相關,靠勤奮創造了各種記錄(相比貝利、馬拉多納)。
代季差之一,足球賽制。從貝利、馬拉多納、梅西,世界杯參賽隊從16支到24支、32支的變化,參加的比賽場次逐漸增加,隊伍的平均水平相對變弱,則貝利時代參賽場次較少,而馬拉多納、梅西時代參賽較多,而且因對手偏弱,進球相對容易。
貝利在1966年世界杯小組賽第一場就被踢傷,第二場被迫休賽,第三場帶傷上陣被再次踢傷,巴西隊小組賽後出局;
因為背後鏟球,馬拉多納在巴塞羅那曾有斷腿之恨(壞事兒是球場屠夫戈伊科切亞幹的),差點毀了馬拉多納的足球生涯。從1982到1994世界杯,馬拉多納都受到了對手的重點關照。其中1990年,共遭對手53次犯規,是世界杯歷史記錄。直到1997年,國際足聯才在普拉蒂尼的建議下,取消了背後鏟球。
馬拉多納1986、1990、1994絕對核心,梅西2010年後四屆世界杯核心,貝利1962、1966、1970為核心。
帶隊能力這件事,一般的看法是帶領普通隊友,更加彰顯領袖能力。但我對此看法略有不同。相計較而言,帶領明星球員,其實更不容易。哪個明星球員不是刺頭兒呢?從這點上說,貝利帶領1970年的巴西,其實並不容易,因為當時隊中有5個10號。順便提一句,是貝利把10號球衣打造成了球場的領袖號碼。
另外一個衡量帶隊能力的指標,是能否讓隊友或球隊變得更好。在這方面馬拉多納領先優勢巨大球王會體育。在1986/1990/1994三屆世界杯都完美體現。
2022年阿根廷捧杯,實話說阿根廷其實實力也不突出,一票小年輕團結在老大哥梅西週圍,向心力更強,帶隊更容易一些。
以奪冠時為例,1970年貝利隊友最強(6人入選最佳陣容),馬拉多納1986年第二,梅西2022年第三。2022年的阿根廷要弱于1986年的阿根廷,這屆世界杯決賽是非常非常戲劇化,但整體上是一屆強隊不強的世界杯。
貝利是聖保羅州冠軍11次(相當于省冠軍),巴甲冠軍6次,南美解放者杯冠軍2次,豐田杯或洲際杯冠軍2次。馬拉多納是1981年在博卡青年對獲得阿根廷聯賽冠軍1次,意甲冠軍2次,歐洲聯盟杯冠軍一次。貝利略微領先。
說到俱樂部實力,巴薩第一,桑託斯第二,那不勒斯第三,而且三者之間差距非常大球王會體育。因此梅西借助平台收獲的紅利是最大的。
貝利射門第二,助攻第三;馬拉多納射門第三,助攻第一;梅西射門第一,助攻第二。梅西和貝利的進球能力是非常接近的(從進球數上,進球方式梅西更多元),而馬拉多納和梅西的助攻能力也是非常接近的。
但馬拉多納對球場的掌控能力第一(盤控,指揮調度)。所以綜合排名是馬拉多納第一,梅西第二,貝利第三。
這裡面也存在著代季差,顯然,隨著時代和足球運動本身的發展,跨越幾十年,足球技術的進步是非常大的,越早、代差越大的球員如貝利,在這方面吃虧就越大。
指個人發揮處于巔峰的週期,並不能與俱樂部成績掛鉤。因為個人處于巔峰是一回事,俱樂部奪冠是另外一回事。
貝利從在桑託斯出道 ,1957年,不到17歲成為聖保羅州聯賽最佳射手,可謂出道即巔峰,1958-1970世界杯,巔峰期長達13年;
馬拉多納1978年不到18歲成為阿根廷甲級聯賽最佳射手,也是出道即巔峰,1981年在博卡青年獲阿根廷甲級聯賽冠軍,到1990年獲得意甲冠軍、世界杯亞軍,即使不算94年世界杯短暫的閃光,巔峰期長達12年。
梅西,從2006-07賽季入選國際足聯年度最佳陣容開始計算,巔峰期長達15年,肉眼可見至少還有1年。
梅西、貝利、馬拉多納,巔峰期其實相差有限。梅西感覺特別突出是因為,巴薩這個背景板戰績過于耀眼,給人帶來的視覺誤差。
此外,貝利和馬拉多納在南美、國內的成績被低估了,所以顯得似乎巔峰期不夠長。但有歷史的球迷應該記得,在那段時間,南美與歐洲兩大洲是雙雄並列的。特別是馬拉多納,大家往往把他的巔峰從西班牙或意大利開始算起,但其實馬拉多納的巔峰期是從阿根廷就開始了。這也是個代際差。
這裡代際差仍然發揮了重要的影響,特別是梅西。梅西能夠領先,很大程度上因為強大的俱樂部實力,在巴薩拿了太多分球王會體育。另外,超長的運動生涯,也幫助梅西不斷刷新著記錄。
球員的運動生涯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律程度,在這方面梅羅雙驕給所有球員做出了榜樣。此外,保護規則(後來者佔優)、運動科學或醫學的發展(後來者佔優)也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在90年代和之前,足球運動員30出頭退役是常態。貝利和馬拉多納都吃了保護規則不夠的虧。
貝利,如果不是因為受傷,本應在1962年世界杯,22歲時達到他的個人表現的最高峰;1966年如果不是巴西政府混亂的管理,巴西隊仍然有希望繼續輝煌,為貝利增加更耀眼的世界杯記錄;
馬拉多納,如果沒有在西班牙被斷腿,包括伴隨足球生涯的被侵犯,如果沒有吸毒等自傷的行為,他的運動生涯和巔峰期無疑可以保持更久。即便如此,在1994年世界杯,34歲高齡的馬拉多納仍然拿出了球王級的表現,體現了馬拉多納超卓的實力;
時也命也運也。三位球王,各有際遇,其中又以馬拉多納的命運最具悲情色彩,令人扼腕嘆息。但既然已經成為顯赫的球王,又夫復何求呢?球王會球王會,球王會體育,球王會!碩士考試,交換學生,
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